在多数市场化的产业中,利润是产能或者开工率的主驱动。生猪产业也不例外,本文用4分钟时间陈述以下5个利润指标的变化:
(资料图片)
01 母繁育仔猪利润
逻辑:母繁育仔猪盈亏幅度及时间决定着是否出现母猪产能的增减;
变化:虽然生猪出栏利润维持了数月亏损,但是单从数据而言,这一亏损并未快速传导至仔猪的出栏利润,仔猪养殖环节比2021年Q3和Q4实在是好太多了。所以现在母猪存栏维持偏高迟迟不去的现象。但从本周的调研情况得知,近日的仔猪价格开始出现下滑迹象,育肥亏损或开启向仔猪出栏利润传导的时间窗口。
02 仔猪补栏套保利润
逻辑:仔猪补栏套保利润在可操作生猪及豆粕玉米期货的情况下是仔猪补栏积极性的主驱动,仔猪补栏积极性又反过来影响母猪繁育自主利润;
公式:该指标的计算中涉及当前的仔猪的采购价格,豆粕和玉米现货价格以及远期的期货价格、饲料生产环节加工费及平均利润、育肥期间其他费用、育肥存活率等因子。不同规模企业的费用成本不同,因此套保结果会与该指标的数值有些差异,属于正常现象。
变化:近期得益于仔猪价格的偏弱以及豆粕和玉米期现货价格的下跌,虽然生猪价格阴跌不止,但补栏仔猪套保远期的生猪、豆粕和玉米期货的利润维持在200-350元/头区间震荡。
03 育肥猪出栏利润
逻辑:生猪出栏利润是养殖的结果变量,其通过现金利润或者现金流的变化驱动提前出栏、压栏以及恐慌式淘汰产能等行为;
变化:自2月份以来,外购仔猪育肥以及自繁自养维持每头亏损两三百元的水平,值得庆幸的是亏损幅度是远小于2021年二三季度,但困扰产业的是亏损时间长于去年一季度。截止6月9日,外购仔猪育肥亏损190元/头,自繁自养亏损320元/头。小亏状态虽然持续数月,但是现在除了个别企业的现金流非常紧张外,大多数企业和养殖户的资金状况要好于前两年,抗亏能力好于前两年。因此今年尚未出现因为资金流大幅去产能的现象。
04 猪粮比价(发改委)
逻辑:发改委统计口径的猪粮比价作为政策性收储或抛储的依据对生猪供需起到引导作用;图中4条线:跌破6:1考虑收储,跌破5:1启动收储,涨至10:1启动抛储,涨至12:1加大抛储。
变化:从数据上看,猪粮比价和出栏利润略有差异,1月中旬开始一直在5:1一线徘徊,维持时间之长是过去10年以来从未出现的。在此期间国储和地方储备实施了数次,就目前的供需而言,猪粮比价很难在短时间内回升至6:1以上。
05 屠宰利润
逻辑:屠宰价差和屠宰价差率在屠宰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以驱动屠宰开工率为主,但是由于屠宰企业的沉没分摊成本的存在,往往以每天屠宰多少头生猪作为盈亏平衡点操作。因此,屠宰价差和屠宰价差率只能作为部分驱动。
变化:如上图所示,2023年1季度屠宰价差下跌但是屠宰价差率上升,足以反映供应偏多的情况下需求有支撑(囤肉需求)。但是进入2季度以来,屠宰价差和价差率季度环比均出现下下滑,可以反映2季度虽然也是供应偏多的情况,但是需求已经不及一季度,从本周产业调研的反馈来看,主要体现在前期囤肉行为导致冷库库存偏高下,二季度基本上没有新的入库需求。短期内,高考结束之后以及暑假临近,屠宰价差率或有回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