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周四A股市场分化走势较为突出。创业板指在动力电池股反复活跃走势的牵引下出现领涨态势,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因大金融股主线的疲软而有所走低。不过,动力电池股的崛起说明新能源汽车投资主线再度得到市场认可。
看来,以汽车为代表的启动内需主线有望成为A股新的投资逻辑。
市场多头张力降低
近期陆续公布的经济数据相对疲软,这可能会影响到部分机构资金对权益资产进行重新“定价”。
这对A股市场来说,形成新的压力。这也得到了盘面动向的佐证,一是成交金额在近期持续萎缩,周四沪深两市成交金额已回落至8000亿元以下,再度进入2022年的成交地量区域。二是行情活跃度明显降低。这不仅体现在热点板块的持续力度上,比如在周三活跃的白酒股在周四大多休整,而且还体现在个股行情活跃度上,周四涨幅超过9%的个股家数只有50家,说明市场多头的张力明显降低,这会使得短线A股出现交易降温、指数相对疲软的态势。
积极信号渐趋增多
不过,短线因素虽然对权益资产的定价有着一定的影响,但长期因素才是权益资产定价的核心变量。因为短线因素只是干扰因素,具有一定的投机含义。但长期因素才是决定权益资产内在价值变化的核心变量,才是价值投资的内在逻辑。这可能也是疲软的经济数据明朗后,只是使得部分机构资金对金融股有所减持,但整个A股市场的走势还是相对强硬的,创业板指的涨幅更是逾1%,这说明短线疲软的数据只是影响了部分机构资金的短线交易意愿,对中长线筹码并未产生实质性的冲击。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立足长线的机构资金来说,越是不佳的经济数据,越提振了他们对未来搞活经济的乐观预期,这反而有利于A股市场的中长线走势。这在近期盘面中已有所佐证,比如周三收盘后出台的扩大内需的相关措施,而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就是扩大内需的一个核心支柱,所以,相关产业链闻风而动,成为周四A股的一个稳定器。再比如关于半导体的大力扶持的金融数据猜测也说明了我国加大产业升级的决心。因此,当前A股的短线不振,反而凸显了部分先知先觉机构资金的敏锐目光,他们选择了扩大内需和产业升级作为新的选股逻辑。
因此,在操作中,仍不宜悲观,在方向上,围绕着新的投资逻辑积极布局。